Monday, December 28, 2009

明太子意粉


在Haikara吃明太子意粉(Mentaiko Pasta)一吃钟情。那味道十分好,只不过不是可以天天去吃的价钱。
于是就想在家自己弄。Haikara 用的是鳕鱼子,我想不到要去那里弄来这个,就去超市买了3个虾子寿司,把寿司上的虾子刮出来,混在蛋黄酱里,跟煮好的意粉搅拌,再撒上海苔丝。
成品跟正版的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味道差了一些,似乎不够咸。哪里出错了呢?是否正版的明太子需要下盐?是否一定要用日式蛋黄酱?是否鳕鱼子跟虾子的味道差那么多?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十月围城 (有spoiler)

看十月围城,位置偏前画面很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电影变得特别富感染力。之前没想到原来这电影这么催泪。正好我感冒。感冒的鼻涕和感动的鼻涕,加起来是好多的眼泪鼻涕啊!(万幸有备纸巾)

剧情很简单,电影着重于各个不同人物的背景和他们在整个事件里的角色和情绪的铺陈。老陈因而批:“故事太简单,不、好、看。” 唉,简单故事底下的深情和浪漫,像他这种头壳厚的男子是不会明白的。

黎明演的是一个乞丐,从前爱上父亲的女人,最后父亲和女人都死了,余下自己一个落魄潦倒。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天王一认真起来就有喜感。他正正经经地洗头刮胡子时戏院里的大家都要笑。他临死前躺在一片血泊中看见最爱的女人的幻影,你说是谁呢?没想到居然是李嘉欣!之前毫无预警,所以那一刻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觉得应该是这样,只有李嘉欣这样的美人才担当得起故事里这么一个背景的这么一个人。 而她在那唯一出现的一幕确实是美得叫人叹息。

戏里其他人也演得好。赌徒月夜在屋顶遥望屋里骑木马的小孩。傻乎乎的阿四喜欢照相馆的阿纯姑娘。还有少爷的内心戏:“阿四你说过夜里闭上眼,看见的全是阿纯;我闭上眼,看见的是中国的明天!”煽情到要命,叫我流了好多好多眼泪...

十二月看了这么好看的电影,心满意足。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青蛙王子

下午与老陈去看Princess and the Frog. 现在学校假期,戏院里有很多小朋友。那电影是不错的,音乐也好听,只不过发生了一件怪事。

有一幕萤火虫雷先生(Ray)为了救人结果自己惨死。他临死前说了一些话,配着悲伤的音乐。在他生命终结而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画面也静了下来大约5秒。在这安静的5秒间,戏院里此起彼落地冒出小朋友们叽叽咕咕的笑声。怪哉!那一幕很沉重,并没有刻意搞笑,到底小朋友们感受到什么我感受不到的东西?

事后我问老陈有没有好笑(也许他会跟小朋友频率相同?),他说“没有,现在的小孩子很邪恶的”。我说我想来想去都不觉得有好笑。他说“这个是代沟啦!”。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画天涯

More about 畫天涯

以前在论坛写东西的时候,有个神秘的人在帖子里留了这么一段话:

掐死你的温柔

星期六的实验室/就只有我们两人,反正/没劲儿干活就上来了/因为,有人说/这里可以让我们重温娥真的/温柔/和看看缪斯的弟弟
瑞安是怎样被她温柔地掐死的?
/回顾到这里,才写下不上百字/二十年已经过去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方娥真。
前阵子妈妈说:不知道方娥真现在怎么了。你有看过她的书吗?什么?没有?
随即她在家里书架最底层布满了厚厚一层灰的角落里挖出了这本“画天涯”给我。

这故事自主角程云玉十五岁写到她十八岁。书里浓浓的少女情怀总是诗。云玉想些什么和那个思考过程很仔细地被描写了。若不是想一探究竟我看不下去这样的故事。她这么年轻,这么天真!可是,又那么真实。我很肯定世界上一定曾有这样一个人(或千千万万个),曾经怀过这么一种心事。说不定是娥真,或妈妈,或我自己。想想当年跟两个朋友老远地跑到吉隆坡找老陈,不跟程云玉跑到槟城为了见赖雨琴一面十分相似吗?云玉苦苦地等雨琴的回信,也和我当年一下课回家就扑到电脑前等老陈的电邮很像嘛。如果云玉天真,那我曾经也是一样的。

看这本书,仿佛在一个叫“少女时期”的史前地带散步了一回。那是一个很尴尬很天真又很多情的时代。我虽不老,却也离它十分遥远了。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市政厅

一天接到妈妈紧张兮兮地打来的电话:琪啊,你可不可以在吉隆坡帮我找找看有没有一个韩剧叫“市政厅”。大山脚没有咩,要来吉隆坡找?“我去店里问了他们说没有。我看到朵拉的女儿写它很好看咧,我很想看!”

我唯唯诺诺地说我尽量,就没放在心上了。

后来一天我在PPS里逛,想起就快离职时间也多了起来,就开了市政厅看它到底有什么好。结果,第一集就已经笑到肚子痛,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地追下去。从来我对韩剧都比较感冒,一大堆哭哭啼啼的/患绝症的/苦命的恋人,剧情又长又臭又拖。可是市政厅完全没有以上缺点,虽然笑完以后也哭了很多,但是演员演得十一分好,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据妹妹说,妈妈后来找到了dvd用两天的时间把20小时的戏解决掉了。)到底市政厅还有什么好呢?这位姐姐在这里写了很多(就是这个被妈妈看到)。

我特别喜欢男主角在戏里的一段话:“你很倒霉吗?会比我们倒霉吗?这个人和我根本就是两个倒霉蛋。现在好不容易看清自己的心意了,可四面八方都跑来跟我拼命。我现在眼前是峭壁,背后是悬崖。喜欢她喜欢得要死,想留住她想得要死。可留住她,她就会死;放开她,我就会死。要是你,你会怎么办?会怎么办呢?

瓦,要是我在看戏之前先看到这段东西,早就避之则吉了。结果却一面看一面狂飙泪,演得太好了,这么cheesy的对白念起来一点都不cheesy T________T

我看完了第一遍又看了第二遍,回味无穷。花了生命中40个小时看的好东西,特此记录。

祖国与未来。男的俊女的俏,赏心悦目啊~

Monday, October 12, 2009

纳豆历险记

一直很好奇大家闻风丧胆的纳豆是什么滋味。日本人爱得要死的纳豆,总有他好吃的地方吧?星期六和Abu逛Isetan超市,看见琳琅满目的纳豆。全部都是三盒装,价钱RM5 至 RM7不等。我决定挑战纳豆,选了一个RM6.4的牌子。

回到家Abu做了醋饭。我打开纳豆,里面有一包酱油和一包芥末酱。


(室友说N年前试过,已经不记得也永远不想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加入酱油和芥末酱搅拌,然后倒在饭上再搅拌。

(啊那个卖相还不错)

吃第一口,觉得味道不会太糟,没有想喷饭。酱油很香,纳豆微苦,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复杂味道。可是一口接一口到最后时已经有想死的感觉。原来吃纳豆也会腻啊。

过了两天再挑战第二包。这次没有想死,大概肚子太饿,三两口就吃光了。

冰箱里还有一包,希望下次是笑着吃完的啦。接下来还可以去试其它牌子。

Thursday, October 01, 2009

升职加薪日

今天是升职加薪日。以往领升职信的日子都安排在礼拜五下班前,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年因为开斋节赶不及在上个礼拜五发信,延迟到今天4点钟。结果啊,4点钟大家领了信,马上哀鸿遍野、怨声四起,各自围成一个一个小圆圈开研讨会直到下班。连经理们也不例外。我环顾四周,啊,都没有人在做工了。

大家抱怨的原因是,加薪幅度没有想象中的大。所以即使还有加薪,只是加少一点,大家反而有“被减薪了”的感觉。其实日子好时一年加薪两次呢!我那时还在想我们那么值钱咩。现在经济不好,有这样的结果是自然的,没有被裁员已经很好。但是我听听耳边窸窸絮絮的抱怨声,似乎没有人这么想呢。

我拿信的时候完全没有期待什么。打开一看,有加薪好高兴。再看,变成"supervisor"了啊,心里一阵激动。一级一级升上来真不容易,那过程之辛苦,说起来一把辛酸泪。虽然我即将离开,也是在达到这个里程碑之后才走,没有愧对自己。

之前好害怕打开信看见一个会让我“被金钱打败然后没有勇气辞职”的数目。还好我站得住。被"变相减薪"不失为一件好事乎。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More about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如果说一本书的价值与被传阅的次数成正比,那么《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是我的书架上最有价值的书。这本书先后被老陈、老陈妈、我妈与我一共四人读过。除了老陈说“还蛮有趣的啦”之外,其余三位都说好看。可见得一般男生还是对做菜没有太大兴趣。我虽然只会煎蛋和煮快熟面,不过看这书的时候还是津津有味,并且有想做菜的冲动!而且,越看越肚饿。

书里说的是作者毅然放下博士论文,进了厨艺学校,在专业烹饪的路上所见所闻、辛酸血泪史。但是她热爱做菜。文章处处渗透出她对煮食的热情,写得浅白温暖易读,是四颗星星的好书~

阅毕我忍不住想,不如辞职后到家附近的学院读个厨艺文凭吧?书里说,宁可在厨房里辛苦也不要坐办公室。我默默地在心里附和。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时空旅人之妻

More about The Time Traveler's Wife

我以为是科幻小说,原来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呀!有时候主角平静地叙述一件事,却有很煽情的效果。Henry一次去到未来遇见自己10岁的女儿那一篇,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通常我看书很冷静,看电影才会哭成这样,可见得作者很有点说故事的本事。

电影就快上映。Rachel McAdams 美得让人窒息啊。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Mille Crepe


今天老板放生让请假。我与老陈到17区Happy Mansion 的Food Foundry吃蛋糕。吃的是草莓千层蛋糕Mille Crepe。 老陈吃一口,皱眉,说“不是那么好吃”。哼,你不爱吃,我吃。一边要仔细感受蛋糕有没有溶在口里,一边眼角却瞥见老陈快速地送了几口蛋糕入口。吼!说蛋糕不好吃的人是这样吃的吗?到底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啊?

蛋糕还有香草和可可口味,下次再去试。

(始终觉得最后说蛋糕不好吃的老陈吃得比我多...)

Tuesday, September 08, 2009

如果快乐化身成一杯饮料

如果快乐化身成一杯饮料,那么那杯饮料的名字叫做Ice Fruit Tea.

两个月前给Abu送行在Pasta Zanmai喝过。过后骗了老陈去喝。老陈对奇异的东西接受度很低,可是难得他也一喝钟情,因为那冰凉清甜的滋味实在太动人。从那以后,每隔一两个礼拜去商场看电影时,都会不知不觉逛到那附近,然后进去坐下来点一大壶。

因为卖得不便宜(一壶18块),所以店家慷慨地放很多水果。桃子/柠檬/橙/草莓/奇异果/苹果/西瓜。七彩的水果混在冰茶里,光是看,心情就好起来;再喝一口,简直就是把快乐吞进了肚子里。

(此外,环境不错,日式意粉也不错吃)
Pasta Zanmai @ Sunway Pyramid/ One Utama

Sunday, August 23, 2009

Mosaics of Malaysia

三个礼拜前和老陈去椰子屋,庄若提起国家画廊正展出一个中国画家以马来西亚为题材的油画展。我们在画报上看了用以宣传的一幅深红色的“吉兰丹渔归”。庄若说这是两块画布连起来的巨型油画,很有看头。于是我和老陈决定找一天去看看,因为我们俩长那么大都没去过国家画廊。去之前,我只想着要去看那幅深红色的巨型油画。

今天步入展览厅,迎面第一幅就是吉兰丹渔归,确实很大比我还高。而意想不到的是,放眼望去其余一起展出的三十几幅,原来每一幅都几乎一样大!七彩的色块拼成我们熟悉的马来西亚景物,是以有了这次展览的题目,"Mosaics of Malaysia"。每看一幅,心中都冒出一个惊叹号。这么多颜色,却又这么和谐。若这些只是电视机大小的作品,看了也许会觉得“嗯,似乎很不错”。然而,展出的却都是至少180x270 cm 的庞然大物,我们一步一步后退,看着马赛克般的色块慢慢溶在一起现出一个形象,心里的感动也慢慢成形,浓浓地。

这般美丽的画,我的文字不能形容它。若你看到这里,请一定要亲眼去看。

地点:国家画廊
展出至8月31号。

Tuesday, August 18, 2009

送给Abu的歌

有才华的Abu去到abu nene 的国度几个礼拜,打电话回家里问马来西亚有没有得学释他(sitar)! 妈妈问,释他是怎样的找一首来听听看。说到释他我只认识Ravi Shankar,就去youtube找找,结果找到这样的好料!

I am missing you

我只听懂“I am missing you”一句。歌者在想念着谁我其实没有听懂,不过有一种十分温暖缠绵的感觉。听着听着,就想念起Abu来,(一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涅)。

后记:
原来....整首歌都是英文,唱的是:
I am Missing You.
Oh Krishna, Where are You?
Though I can't see You,
I hear your flute all the while,
Please come wipe my tears & make me smile,
I am missing You

这么简单又这么美丽。

Sunday, August 16, 2009

偷来的梦想

审计,其实是一个偷回来的梦想。

大学第三年过了一半,一间会计所到墨尔本招聘。身边几个同学很起劲地去申请和面试,朋友Y是其一。而我脑袋装浆糊,还在迷糊地度日,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找工作。一天和Y午餐,她和我说,宝琪我好高兴,我得到了那份工作!我当时还未明白这件事予Y的重大意义,直到我看见她眼里那个,因为有了目标而有了“存在的意义”的精光。然后她坚定地和我说,to work for one of the Big 4 is my dream. 那一刻我突然醒悟,我很想像她一样,有梦想、有“存在的意义”。并且终结那个“留下还是回家”的烦人问题,若顺利被录取就名正言顺地找到回马的理由。 于是,我偷了她的梦想,在第二间会计所招聘时去应征了。

那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似乎面试时我太诚实,结果比同学们迟了一天才接到电话。而且在等电话的那一天里难过得哭了几场。本来是偷来的梦,结果却认真起来。

然后,毕业后回来马上开始工作,做了三年7个月半。Y做了3年半后也已经离开会计所,做着一份比较轻松愉快的工。

虽然是一个偷回来的梦,我居然也认认真真地挨了这些日子。

是时候走了。

Saturday, August 15, 2009

His Majesty's Dragon & sine qua non


His Majesty's Dragon 好评连连,连Stephen King 都说极富娱乐性(就写在封面上)。一开始的几页,我看得很慢很慢,几乎看不下去。老陈说过了第20页就会好转。果然,当龙自蛋里孵出来以后,整个气氛就不一样了。突然人物鲜活明亮了起来。可喜的是,看完了一本,还有第2,3,4,5 本。

整本书都看懂了,就除了扉页上“for Charles, sine qua non”看不懂。后来才查到(万能的谷歌),sine qua non 是拉丁文,意思是 "without which (there is) nothing” 或 "(a condition) without which it could not be"。这位查尔斯是作者的丈夫。拉丁文真厉害!就三个字感觉像千言万语,深情款款地...

真是好看的故事,和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