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4, 2010

就像刚刚吃了一碟好吃的PASTA

那天嘉慧向我推荐一部据说像“市政厅”那么好看的韩剧PASTA. 好看到她一个晚上K了8集到凌晨的那种好看。她并且提醒戏里有好多看了会肚饿的镜头。于是在一个下班后吃饱了的空闲晚上我在PPS点了来看(啊,方便又万能的PPS~)。一看马上就庆幸我已经吃饱了,有好多冒着烟的美食镜头啊!虽然第一集之后就没有那么多,不过我还是很小心地每天确保自己吃了饭才看,或一边吃一边看。

主角李善均,以前看“咖啡王子一号店”时都没发觉这位大叔那么帅气又有男子气概。这一次简直变了一个人似的,就像戏里某人说的,“光听他的声音我的心就要化掉了”!女主角孔孝真是第一次见,但是她演一心向上不屈不挠的小厨师却很让人信服。他们俩朝夕相处之下酝酿出来的感情很温暖又很傻气,看得我整天在电脑前傻傻地笑。


相比之下,我觉得剧本/配乐/剪接仍然是市政厅比PASTA更优秀,但PASTA也还是值得一看的好东西。市政厅的故事格局很大(说政治呢),情绪也很浓烈(有丢鸡蛋/丢番茄/车大叔流泪的情节呢),像浓浓的咖啡;PASTA 故事格局较小(厨房里的风波),感情也较随和(是厨房里的故事却没人丢鸡蛋或番茄,除了主厨的狮吼功比较暴烈...),像一杯茶,淡淡的却会回甘,余音绕梁,叫人意犹未尽啊~~~~~~~

Thursday, July 15, 2010

Inception

请止步: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故事很紧张也有些复杂,建议在头脑清醒心情不错的时候去看。在不知道太多故事与设定的情况下看比较有惊喜,看电影之前不要看预告片/影评/观后感(包括以下这篇)。

看毕电影,有很多纠缠的感觉、想法、声音还有一些疑问在脑中挥之不去。电影中关于梦境的设定颇复杂。梦中梦、还有梦中梦的时间的运作,层层叠起这个有深度的科幻故事。而“深度”在这里是居然是字面上的意思呐,难以想象对不?在这个“很深”的梦中梦里,好多事正同时进行,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很乱,然而导演/剪接仍可以有条理地交待故事,非科幻故事入门者如我也可以看懂。

主角Dom的角色叫我想起了亦舒小说“镜花缘”里的人。这小说里有一个电脑程序可以使人进入梦境忆童年、忆往事。而故事里的伤心人藉着这个程序流连梦境以解心中的痛苦。Dom在电影里也有异曲同工的举动。在铺天盖地的设定和事件里,Dom对亡妻的深情细细地穿梭其中。在结尾终于解脱与放下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 怎么会这样?!这是动作+科幻电影,怎么会看到掉眼泪的?(哭包!)

"Non, je ne regrette rien"(No,I regret nothing)这首Edith Piaf唱的歌似乎也是电影里的一个角色,跟片头与片尾有人说的regret 遥遥相呼应。巧的是,饰演妻子的Marion Cotillard在2007年的电影"La Vie En Rose"里演过Edith Piaf并且得了奖。Marion演的妻子很够分量,与Leonardo配在一起那个感觉刚刚好。

电影的内容和感觉很丰富,情绪很紧绷,一些细节我还未看懂。我决定要看第二次。

Sunday, July 11, 2010

熊娃娃



一天嘉慧问我有没有自己的Isabella。 我说有,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和它玩,随即翻箱倒柜地把它找了出来。我和Abu自从有记忆以来,就一人有一只熊娃娃。翻查过家里的旧相片,在我三岁Abu两岁的时候娃娃已经出现。当时年纪小,我俩不曾给娃娃取名字,凡是熊类,一律称"Bear Bear”。于是我的熊和Abu的熊同名,只以“你的”/“我的”来区分。

不可思议的是二十几年来,娃娃被保存得很好。除了Abu的熊,曾给洗衣机洗得断了半边头(那个下午房门外传来Abu的惨叫声历历在目),后来她仔细地缝了回去。

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小我一直以为我的熊,是一只熊。长大后慢慢地发现那个长相有点不对。那天妈妈称呼它为“你的小狗”,然后今天Abu跟我说,“好心,它的耳朵那么长,一看就知道是小狗啦”,这才确定了Bear Bear 是狗不是熊。



Sunday, April 25, 2010

看“麦兜响当当”

昨天在合您广场的MPH喜见“麦兜故事合集”,2片DVD含13个短篇和4部电影版,包括很想很想看的“麦兜响当当”,才卖RM25.90 ,便宜到笑马上买下。
今天开了响当当来看。
由于故事关于麦兜上山拜师学艺,所以那配乐富中华气息。譬如用三弦(!)弹的Ten Little Indians,配上胖胖的熊宝弟弟笨拙的慢动作从画面的右边一路打滚到画面的左边。你说你说,看的人怎么可能不微微的牵动嘴角,或者咯咯笑,哈哈笑呢?
故事还打趣至圣先师孔子。“国内有一位极次要极次要的思想家、发明家,麦子,名兜,字仲肥。”而麦兜是他的第十八代传人。
电影的中心思想,是像教授批的“麦兜不是笨,他不过是善良”。我觉得若你看看麦兜所做过的事,并且可以明白和谅解和认同为什么麦兜这么做,再被他感动,那么你的人生你的思想,也许也许,已经去到另一个境界了。

Saturday, April 10, 2010

岁月神偷

慢慢的我发觉自从辞了审计的工作后,泪腺好像坏掉了,哭点变很低,每次看电影都会流眼泪。也不知道是因为近来电影特别多又特别感人,还是那份工作曾经麻痹了自己的感觉?

今天和弟妹去看电影"岁月神偷"。电影以一个8岁小孩的眼光看六十年代一个家庭的故事。那时的生活朴实而刻苦。不过重点似乎是在16岁的哥哥身上。哥哥品学兼优,是个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可是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命运怎会做了这样的安排。这么好的一个人,偏是年纪轻轻的就患病逝世。我们以弟弟的眼光看哥哥,又敬爱又崇拜,看着哥哥什么都是好的。不知是否因为之前看了关于导演和哥哥的报道先入为主,总觉得电影中对哥哥的爱和怀念无处不在。这么一个故事,又拍得好看,自然是要命的催泪。

通常看电影感动也只是眼眶湿湿的。然而岁月神偷火力十足,眼泪一行一行那样流下来。看完后摘下眼镜,用两边袖子擦去眼泪。转过头一看,弟弟妹妹居然都没有什么反应。我大吃一惊,质问他们。
橙小妹 :没有哭。
陈亿瀚: 没有哭。
Abu:没有哭。(真的没有咩??)好啦好啦,有鼻子酸酸。

噢,这样我是不是有病?

Sunday, April 04, 2010

麦兜响当当


麦兜是一只猪。
他来自香港。
若你以为因为他来自香港他是一只势利的猪,你就错了。
他只是一只很单纯,很单纯的小猪。

我第一次见到麦兜与朋友,是N年前在大众书局买过一本一块钱的旧《黄巴士》。
我真正认识麦兜是2005年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看"麦兜与波萝油王子"。对戏里那种缓慢而怀旧的调调喜欢得很,电影里的几首歌也琅琅上口。譬如“寻晚食佐六个餐包”,曲子居然是舒曼的“童年情景”,以一把严肃认真的男高音唱这么搞笑的歌词,感动之余,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结果是一边流泪一边笑。此后就对这只单纯的小猪十分有好感。

今天在书店买了这本麦兜响当当。这几年来与麦兜失了联系,原来响当当已经是第四部电影,我都不知道第三部存在过。翻开书只读了第一篇,就已经鼻酸 ,为着麦兜对一块完美的擦胶的爱。麦兜为了完美的擦胶可以做出什么事来?你一定想象不到。因为他是这么一只很单纯,很单纯的小猪,他只是很单纯的喜爱他这一块完美的擦胶。

Tuesday, March 30, 2010

The Lovely Bones

The Lovely Bones 并非一个快乐的故事,故事开头我们已经知道苏西被谋害。然而,它也不是一个悲剧。
故事叙述死后的苏西留连在一个不是天堂也不是凡间的“In Between”,看家人怎么面对她的死亡,看杀她的凶手怎么逍遥法外。乍听,明明就是个伤心故事,可是却被处理得温暖有力。戏里还有苏珊沙郎登演的疯狂阿嬷,喝酒当喝药,是唯一一个不悲情的人物。
苏西身处In Between, 如美丽的梦境,她和同伴在那里也过了一段好时光。只是到后来,当她对加害自己的人不再存有恨意,却还是无法向前行,原来是为着一件心愿未了。你道是什么?嗯,还会是什么呢,就是爱呀!

Saturday, March 27, 2010

咦,咸丰年的照片














Abu找到的,这张一年半之前在务边的照片。那时看起来很快活,呵呵。只是没想到自务边回来后就大病一场。

温故知新的感想:健康很很很重要。还有不要老是瞻前顾后,而忘了活在当下。

Saturday, March 13, 2010

Remember Me

(此文有很大的雷,打算看的请千万千万不要往下看。)

老实说,我是冲着罗拔的美色去看这部电影的。光看海报和预告片,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没想到,导演想说更大的题目。而这“更大的题目”原来已经写在海报上,live in the moments, 活在当下。电影里,Ally 先吃甜点才吃主菜,因为“也许一颗彗星在我还未吃到我想吃的甜点之前就撞上这家餐馆”。
这些是看毕才有的醒悟。而故事进行时我并不太理解故事的中心点在哪,表面上,主角的感情似乎不是主线。导演声东击西,拍一个火车上的大汗眼神怪异,却没有事情发生。可是接近尾声时,电影突然变得脚步迟疑,音乐欲言又止,我突然嗅到一个悲剧的味道。果然,老师提醒班上的妹妹注意黑板,板上写的是"星期二,2001年9月11日"。画面一转,主角在老爸的办公室里缓缓走到落地窗前,为着刚刚发现真相一脸高兴,镜头缓缓拉开,(那时我已经在心里大喊, NO!!!!!!!!!!!!!), 办公室的所在赫然就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那一刻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而交待后事的几幕,拍得沉静又有力,电影在女主角一双湛蓝的眸子里结束。结果眼泪到电影结束还没有流完,小妹转过头来一脸诧异,用眼神说:“老姐你居然在哭哦?!”
电影很感人,“原来不只是个爱情故事”是惊喜,很高兴没有错过 :)
(92年生的小妹,911事件发生时才9岁,还在不问世事的年纪,难怪电影结束了还没有搞清楚人是怎么死的。)

Saturday, March 06, 2010

From Paris with Love

刚开始听到这名字,还以为是爱情片呢。后来看了海报,原来是动作片。"With Love" 是反话,事实上是"with violence"。这电影让我想起Taken,因为是同一个导演,故事同样出自卢贝松的手,也同样地流露“理所当然”的暴力。这电影并不特别精彩,故事有点牵强,节奏有点奇怪,但是因为Jonathan Rhys Meyers 赏心悦目,所以剧终时是心满意足地离开戏院的。

:P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落英缤纷

昨天傍晚经过这个家附近平时不会经过的角落,赫然发觉这幅奇异的风景。黄花树掉了一地黄花,像铺了一张地毯。有人在树下摆了旧沙发。一旁竖了出售的牌子,仿佛在出售这个落英缤纷的角落。

(今天与橙一粒走了汗流浃背的五分钟,去看这个地方。)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过年

去年辞职之前的一个心愿是,一定要在大山脚家里过完农历新年,从初一到元宵!结果很有福气地实现了这个愿望,终于不必在年初三就在南北大道上一路挤回吉隆坡开工。
初五晚上和家人到钢琴老师的家里吃饭。我跟老师学琴十年,以前妈妈总是尊称老师“密斯李”。因着一种奇怪的缘分,父母与他们一家成了朋友,过年过节聚聚,假期相约去旅行。现在妈妈不再“密斯李”,而是“文慧文慧”地叫了。
初六与学长和远方来的朋友去槟岛,来到这间打铜仔街的Amelie Cafe。其外貌青葱翠绿,配着大红色木信箱,叫人很想进去探个究竟。
里面,原来是个有猫有狗的所在咧~ (叫我想起多年前Abu画过的有猫有狗的垃圾桶)
哟,我被捕捉在相纸里了。我不是在拜拜哦,我在拍照。在拍什么呢?
原来是在拍门上的腊肠猫和腊肠狗~
然后我们环岛追逐夕阳。虽然最后没有追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不过这黄昏的晚霞却也好看。

写给“期待看到出自我手的新年照片”的你。祝你平安,健康,快乐 :)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庙会

昨天跟父母去槟城古迹区的庙会凑热闹。当时五点多天还亮着,人也还未多到寸步难行。

路过牛干冬的“忠区”,有个摊子在收集“万宗图”,若不小心写在幸运的格子里有奖可拿,我与妈妈写了几个。

再向前行,有个小摊子是"创意春联书法比赛",要人以最创意的方式写下“虎啸春晓千里锦,团运关爱万家春”。30位得奖者可得T-恤一件。妈妈看着觉得有趣又技痒,于是坐下写了一张。我看见摊子后贴着之前的参赛者写的创意春联,忍不住笑了出来。

有者写成扇形

有者将“千”、“万”写成阿拉伯数字

有人还设计了花样画了图咧!


妈妈的创意就是,“完全没有创意”,用反其道而行的作战策略,写最工整的楷书。

七点出头天没黑,妈妈累了,我们就离开了。后来妈妈收到短讯通知她的“创意”春联榜上有名!啊原来最没有创意就是创意,好玄丫~~~

题外话:我们路过阿贵街的礼区时,舞台的喇叭播着现代的编曲里,猛然冒出悠扬的京胡声。在一片喧闹里听见这么一个荡气回肠的音乐,我突然再也抬不起脚往前走一步。转身看,老爸也几乎停住了,频频回头望。我们商量过后,觉得很有必要知道这是一首什么音乐(不然未来的人生将不再有意思)。于是我们问了喇叭后的一位大叔。据他说这是数年前一段舞蹈的配乐。他很乐意地拿了我的电邮说会电邮给我。我现在仍在痴痴地等。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微风往事


新年前整理放在大山脚家里的旧物,翻出一只文件夹,标着“T的信”。里面是1999年末至2005年T给我写的信,我大惊。我记得我们之间的通信。惊的是,我居然完全忘了信件来往在我俩还在同一个校园里读书时就已经开始!

中一时我踏入1K班,就坐在T旁边。两个傻乎乎的人,相处得不错。中二我们不同班,我与周围的同学处得不太好,过了孤苦的一年。中二成绩不好,结果中三往下掉了一班又和T同班了。我们理所当然地坐一块。年尾得知来年选读的科系不同,将不能再同班,我主动写了第一封信给她,信上这么开的头"你好吗?这是我给你写的第一封信"。幸运的是,T也乐意这么陪我疯。那些信件,一些贴了邮票寄到对方家里去,一些我们在校园里说完悄悄话后"面交"。这样我们通了两年信,在忙功课忙活动兵荒马乱又荷尔蒙旺盛疯子般的中学生涯里,在精神上互相扶持。
数天前我与T 如常在新年见面。这次各自带了从前给对方写的信交换看。我们在Winter Warmers喝奶茶,读着以前自己写过的文字,笑了一个晚上。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可是那时的一些心事/烦恼/感想,却都被记录在这些信件里。我隔了这许多年再见自己写过的字,惊喜又惊吓。文字处处透出当年的稚气和任性,读起来...肉麻又好笑。譬如:
你知道,一个人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改变。因为我对XX很反感。那次他说了几句话,真的得罪了我!(居然用了“得罪了我”这种大小姐才用的词汇... 可见当年一位同学狠狠地指责我“小姐脾气”而我气得大半年都“不跟他好”,不是没有理由的...)
最近也是遇上了烦恼,昨天我整个傍晚一直哭。再加上音乐会,星期四和星期五2天没上课,积了一堆功课。那时我很绝望。有时我会被自己的眼泪吓到,因为我自认不是哭包。(自认不是,而其实明明就是哭包...)
最近对kimia发生兴趣了,好像有点迟了,老师已经教到hidrokarbon了,之前我每次都在打瞌睡。(中四化学很差,年头肥佬到年尾。中五突然开了窍,考及格之余,还被老师列入“SPM有可能考到A”的名单里,高兴到....把事情记到现在。)
不看连续剧是好的,它害人不浅,浪费大家的时间。(哇哇,我自打嘴巴,最近还没日没夜地追戏哩!)
二胡是我非常喜欢的乐器,但是很难拉得好,我为它哭过笑过。(确实二胡是功课以外的精神寄托,但是“为它哭过笑过”好像小说里的人物才讲的话.......)
我现在正在追看金庸的神雕侠侣。告诉你,今天我带了1本去学校看,怎知学长来spot check, check我的学长是江某某,他问我是不是我读书,我说是,他说这是犯规的,我自己知道。结果他没有没收我的书。当时我很害怕,因为那本不是我的是我妈妈的朋友的。天哪,我真的很幸运遇上那个学长。(我完全忘了这件事!忘了我和江某某学长曾有这样的交集,而他慈悲地放过了我。)
假期时我会去考undang,然后我希望我可以考motor,我对motor有种特别的向往,只是爸爸不赞成,但我会慢慢说服他。(后来呢,我在家里用爸爸跟人借来的motor练习,练到冲去撞墙壁,以左眼角缝的3针说服了爸爸,考到了驾照。只是考到以后再也没有骑过一次motor...)
非常谢谢你,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张贺年卡。(T发现这句话重复过几次。另外一句出现频繁得很好笑的开场白还有“对不起,拖了这么久才回信”)
我不赞成用BM/BI写信。除非你用BM/BI写信,我用BC回信。Because, I hate BM.写不出来。(事情的缘由是T来信说"下回通信可以用BM/BI,这样可以增加BM/BI的词汇",而我那时马来文差到"hate"这个语言,于是“狠狠地”拒绝了T的建议...)
哗,主席!你要好好地干。(搞活动几乎是中学生的必经之路。那时T当上了戏剧社某个活动的筹委主席,而我也当上音乐会的筹委,各自的筹备过程都漫长又艰辛。然而一开始时都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于是要她"好好地干",呵呵。)
啊,疯狂的年轻岁月!谢谢T的友谊。未来的人生,我们都要好好地过!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丢3忘4

昨天,我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得负责关灯关电脑关冷气锁门。妈妈约好接我下班一起去办事。6点20分收到妈妈的短讯,曰:“我来 (I come)”。我以为她才刚离开家里,怎知道6点半接到她打来催(骂)人的电话。原来所谓“我来”,乃是“我来了”,而非“我来着”也!妈妈的英国话好厉害!于是匆忙关电锁门冲下楼。一屁股坐上车,先被阿母大人念了一回合,才想起,吼,忘了拿重要文件!结果要冲上楼,重开五道锁(!)拿了文件,锁回五道锁。车才驶了不远,又省起忘了带回下午买给晚上吃的汤圆和糕点!这时候已没有心情折返再拿。

办妥事情后回家时,决定兜过去取。进到去才发现除了忘记文件和食物,原来我还忘了关冷气!!这时候我不禁要觉得自己忘东西忘到一个以前不曾到过的境界了。

而妈妈呢,她批: 你。老。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