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Never Let Me Go

More about Never Let Me Go (Movie Tie-In Edition)

我常说自己不喜欢也不看沉重的故事,或悲剧。但是有时候,虽然已经感觉到那故事不会是什么快乐或有娱乐性的,却也还会飞蛾扑火地看。一天我经过书架,看见这本以电影海报做封面的石黑一雄的Never Let Me Go,就决定了要看这个故事。很大原因是因为整个人被封面吸过去了。

故事节奏很缓慢,叙事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周遭的人。慢慢地在字里行间,我们发现啊原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些人,这些“学生”,居然是复制人。他们的一生是为了长大成人后捐赠器官然后步向死亡。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和未来,是“知”也是“不知”。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生命的尽头在哪里,然而他们对于爱和生命仍存有卑微的想望。故事的语调由始至终都很平静,有回忆者重审过去的透彻。可是在这么平静的调调之下刻画的情绪却十分深刻,以至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湿了眼眶。

“Never Let Me Go”在书里是一首歌名,甚至也有歌者名字,叫“Judy Bridgewater”。我去youtube找不着,再去谷歌,才发现原来是虚构的。但是书本被拍成了电影,不知会否为此而写出书里形容的这一首歌?

Wednesday, October 06, 2010

在梦里经过

今午等老陈“小睡片刻”醒来去吃午饭,等了很久等得有些生气了,开了他电脑里的王菲大大声炸他喇叭。他闻风不动继续埋头苦睡!怒!

等他醒来后,他问“你刚才听的王菲是哪些”。啊原来老陈原来有听见哦?是:讨好自己-〉执迷不悔-〉脸-〉小聪明。(老陈听王菲,听来听去都是“天空”和“无常”两首,那些好听的他居然都不认识!)

他说:王菲在我梦里经过。

本来气呼呼的,突然开心起来。

Saturday, October 02, 2010

铭慧结婚了!


铭慧结婚了!她不是我们这一届同学里第一个结婚的,却是第一个我有参与的,所以心情有些激动。而一班乐团的老朋友,也因为这个机缘而又聚在一起。
***
我们目送一对新人坐上新娘车。接下来铭慧要坐四小时的车远嫁到巴生去。看着新娘车开走,我有些眼湿。而铭慧妈一转身,就掩面痛哭。我深深地被触动,开始可以明白,并体谅为何铭慧妈坚持要女儿从大山脚出嫁。从自己家里嫁出女儿,“嫁女儿”这件事突然变得很实在,很立体,很“重”。而铭慧身边所有人,家人丈夫与朋友,都尽力配合这个比较辛苦的过程。由此可见大家对铭慧的疼爱。
***
大惊奇:新郎哥带来的兄弟团卧....卧...卧虎藏龙。姐妹随口要求一边唱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一边跳舞。这班兄弟里,居然有人记得歌词!和动作!那是什么年代的歌?想来郭富城对当年的小男生影响深远啊~
***
以后若再参加婚礼,我再也,再也不要画眼影了!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一个星期五

7点10分起床。梳洗换衣后恰好和ABU一起出门,搭上7点半的巴士去车站。然后我和ABU分道扬镳,搭7点50分的轻快铁。从Kelana Jaya到双峰塔是14站,半小时车程。这半小时可以读20页中文书,或10页英文书。今天看的是森见登美彦的《有顶天家族》。8点20分到站,取了一份东方日报走去二楼食堂吃麦记的便宜周日早餐,sausage McMuffin和一杯红茶,添2包糖和2包奶(为什么喝这种奶茶也不会肥?)。吃毕上班,换了制服,展开一天的工作。

1点45分午休,见天色不错,和同事走到隔邻Wisma Sentral吃午饭。从没想过在这地方工作可以吃到价钱合理的经济饭。掌柜的阿嫂,我们一个礼拜要去见她三、四次的。去时阳光普照,吃饱后居然下起雨来,我们一路奔回KLCC。下班时帮老陈买音响杂志。回家的轻快铁和巴士上都没有座位,所以没有看书。而今天的工作走动较多,一双脚已经很累很累了。

然后和老陈去茶餐室吃晚饭。我吃紫菜卷,还有念念不忘了几天的三色奶茶。奶茶里的椰糖很香甜,一口喝下去,所有疲累都没有关系了呵。吃着忽然听见餐室里的电视机传来一段熟悉的旋律。啊!是Adagio for strings! 虽然这是一首极悲极悲的歌,但是配着紫菜卷和奶茶我听得很欢喜很欢喜。吃饱后... 觉得不大饱,因为紫菜卷的其中两块给老陈吃了去。第一块是请他吃的,第二块是他伸筷子过来抢走的!(难怪胖不起来,因为有人跟我抢吃啊...)所以我们走去隔壁KFC买popcorn chicken作饭后甜品。

今天过得平淡又愉快。工作时,跟老陈一起呆时,都常常有欢笑。之前四年那个压抑压力又感觉被分裂的日子,感觉竟然像是前生的事了。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伪科学鉴证2之杀出香港

More about 偽科學鑑證2
我恐怕不小心第一本看的就是4本伪科学鉴证里我最喜爱的一本,皆因这一本里有“猫啊,猫!”系列。猫系列小克写猫很“神”。他从老家接收了自小一起玩到大的两只老猫“金银婆婆”(分别16和20岁,果然老!)。前头他写怎么喂猫吃药(把猫塞入牛仔裤筒变成“一筒猫”)看到狂笑,转头他写两只老猫住的“中国新疆特产香梨”纸箱: "......啊!我多希望那天两老会在这盒内安详去世,留我半阵梨香淡淡,和两撮猫毛渺渺。" 整个气氛马上又变温柔掉,荡气回肠。然后猎犬Jack出现,小克画出阿Jack如何与金银婆婆互动时,简直笑翻了,叽叽咕咕地笑了数分钟。再后来,二老相继去世(这种年龄,早已是猫世界中的猫瑞啊...),小克收起无厘头和搞笑,写了怀念的文字,真挚感人,看得我泪流满面。啊,这是翻开这本书之前完全预料不到的事呢。

除了猫系列,书里其他,都好看。我觉得小克的书,要明白广东话才会看得更有趣味。书里一部分采广东话的字,照着念,那港人的语气、表情和姿态活灵活现。

我原本以为这是纯无聊纯搞笑可以轻轻松松地看的一册书。原来不是。这也不是一本可以搭车时看的书,因为阅读中狂哭狂笑的机率太高,破坏形象事小,让周围的路人甲乙丙丁受惊就唔好啦。在假日或下班后歪在床上翘起脚享用滋味最佳!

Tuesday, September 07, 2010

一年容易又过去(二)

礼拜一下班后,约了老陈又(!)去书展。因为买了那么多书以后已经一穷二白,所以《大阪万博》就要靠比我更喜爱“笑园漫画大王”的老陈来买了。他还主动要买《1973年的弹珠玩具》。@_@ (老陈原来是有一点文艺一点感性的细胞的哦? )

我又买了伪鉴证科学3之心上人,还有奥田英朗的《家日和》。其实现在坐在家里,还在挣扎要不要连剩下的两本伪科学鉴证也sapu回来... 之所以在未买的三本里买了心上人,是因为喜欢书名,也喜欢封面。啊你看那个月光!

More about 家日和More about 偽科學鑑證3More about 大阪万博More about 1973 年的彈珠玩具

Monday, September 06, 2010

一年容易又过去

去年的书展还历历在目, 这么快今年的书展又到了!这次逛书展的目的却又跟往年不大一样了。除了要去看自己喜爱的书,也要去做一点功课,“探察敌情”。

礼拜六书展第一天,上班前就去报到。除了看到手册里介绍便宜的四叶妹妹,还看见“大阪万博”(惊喜!)。多年不见的Osaka San, 愉快地坐在校桌前,好怀念~逛了两个小时,没有掏钱包,只记下想买的书,回家去冷静一个晚上。

礼拜天休假,煮了一大盘橄榄油意粉孝敬Abu, 千辛万苦地说服了她跟我再去。本来也没有指望她买什么,只不过是要个伴。岂知Abu去到书展,一边说“我不要花钱啦”,一边又挣扎要买哪个漫画,结果还要跟我猜拳决定买什么。然后看到“图鉴”系列,她整个high起来,双眼发亮,翻了又翻,爱不释手。后来她买了“生活图鉴”和“料理图鉴”。至于我,只是照着“冷静了一个晚上后整理出来的非买不可的名单(5本书,4本漫画)”买书,没有意外呵呵。
我的书:
1. 伪科学鉴证2之杀出香港(小克):当年在香港买Stella So的粉末都市时,几本伪科学鉴证就在旁边而已,但那时候还未产生兴趣。真正想看是直到一天我跟嘉慧在商务,她指出书内开龙猫玩笑的“聋猫”和以青菜为主角的“四大天王”给我看,然后两个人蹲在地上傻傻笑的时候。商务卖RM44, 书展卖RM34.90,就觉得可以买了。
2. 好鬼栈(Stella So):看《粉末都市》意犹未尽,就继续看好鬼栈。
3. 厨房新手料理总复习(松露玫瑰):这位松露姐姐,是在酪梨寿司那里发现的。她的部落格里常有看了会肚子饿的照片(即使只是三文治也有那种power >__<)。她不是厨师专业,我于是决定买她的食谱(书里一些“15分钟上菜的轻松美食”也是关键:P)。除了自己只会煮的一种意粉,多学一、两样菜也好。说不定哪天自己也可以做个油封鸭腿出来~
4. 四叶妹妹1-4 : 老陈那套四叶妹妹,第一至第四集是矮的,第五至第九是高的。买了这四本以后,所有的四叶妹妹都一样高啦~
5. 那简直不能叫做爱(草莓图腾):草莓也是在酪梨寿司那里认识的(两位都是水果哦)。她的书之前看了三本,其中两本看到鼻酸。于是就想看她写的小说了。
6. 寻羊冒险记(村上春树):看了《听风的歌》接下去看什么呢?就看啊学长介绍过的寻羊冒险记吧!
Abu的书:
1. Solanin (浅野一二0): Abu在《Solanin》 和《多美好的人生》之间犹豫不决,两套都是浅野一二0 两本完的漫画。最后我得跟Abu猜拳决定她要买哪套喔(我赢了)。(Abu看完了,说好看。Solanin 是马铃薯发芽后的有毒物质)
2. 料理图鉴,生活图鉴:很轻很轻的书。让人觉得生活大小事都容易,料理也容易的书。那时我问Abu你有煮菜咩?买来做什么哦?!她很high之余白了我一眼。阿我没有介意啦,我也可以看~
3. 拍照前先学会想:Abu要深入研习摄影这门艺术...
(你有没有在想为何不见《大阪万博》?嘿嘿,下回待续。)

Thursday, September 02, 2010

听风的歌

More about 聽風的歌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1999年我十五岁的时候。那时为什么看这个呢?我那个年纪阅读的书报杂志里村上无所不在,比较文艺一些的都一定会要提一提。我就找来了《听风的歌》。(后话:昨天翻过来一看,居然是在纪依国屋买的,标价RM22.45,而到底是在槟城GAMA买的还是KLCC买的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结果看完后很郁闷,字是看懂了,意思却没有看懂,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里说说老陈,他认识村上的过程比较不一样。他之前突然买了一本Haruki Murakami 的Kafka on the Shore. 我一看,这不是村上春树咩,他问,谁来的哦?所以说,对于村上春树在华文文坛受欢迎和喜爱的程度他是一点也不知情的。他的读后感是,开始时蛮喜欢,后来那故事越来越怪了。不久前老陈说没书看,我翻出已经发黄的听风的歌给他。他看完后问他怎么样。出乎意料地,他牵牵嘴角,一连脸陶醉地说,喜欢。追问喜欢的原因,他说“生活化”哦。于是过了11年我再次翻开听风的歌。不敢说这次有看懂了,但是明白了也许并没有我以为需要看懂的东西。有点抽象地,轻轻地触碰了一些生与死,还有人生意义的事,却并不沉重。就像,就像一阵微微的风掠过。

过了11年,时报出版了30周年纪念版,封面换了一个蓝天白云。过了这些时间重读听风的歌,好像解开了一个结。我觉得,我可以继续看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了。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伯牙(还是伯乐?)

我问老陈可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他马上鼻子朝天,说“of course I know”!
哦?我看恋爱通告之前都不清楚这个典故哦,老陈居然知道。
所以我说"what about them?"(转去英文台了)
老陈沉吟片刻,“是古琴还是马的故事?”
@_@
“WHAT! 是古琴啦!千里马那位是伯乐...”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就像刚刚吃了一碟好吃的PASTA

那天嘉慧向我推荐一部据说像“市政厅”那么好看的韩剧PASTA. 好看到她一个晚上K了8集到凌晨的那种好看。她并且提醒戏里有好多看了会肚饿的镜头。于是在一个下班后吃饱了的空闲晚上我在PPS点了来看(啊,方便又万能的PPS~)。一看马上就庆幸我已经吃饱了,有好多冒着烟的美食镜头啊!虽然第一集之后就没有那么多,不过我还是很小心地每天确保自己吃了饭才看,或一边吃一边看。

主角李善均,以前看“咖啡王子一号店”时都没发觉这位大叔那么帅气又有男子气概。这一次简直变了一个人似的,就像戏里某人说的,“光听他的声音我的心就要化掉了”!女主角孔孝真是第一次见,但是她演一心向上不屈不挠的小厨师却很让人信服。他们俩朝夕相处之下酝酿出来的感情很温暖又很傻气,看得我整天在电脑前傻傻地笑。


相比之下,我觉得剧本/配乐/剪接仍然是市政厅比PASTA更优秀,但PASTA也还是值得一看的好东西。市政厅的故事格局很大(说政治呢),情绪也很浓烈(有丢鸡蛋/丢番茄/车大叔流泪的情节呢),像浓浓的咖啡;PASTA 故事格局较小(厨房里的风波),感情也较随和(是厨房里的故事却没人丢鸡蛋或番茄,除了主厨的狮吼功比较暴烈...),像一杯茶,淡淡的却会回甘,余音绕梁,叫人意犹未尽啊~~~~~~~

Thursday, July 15, 2010

Inception

请止步: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故事很紧张也有些复杂,建议在头脑清醒心情不错的时候去看。在不知道太多故事与设定的情况下看比较有惊喜,看电影之前不要看预告片/影评/观后感(包括以下这篇)。

看毕电影,有很多纠缠的感觉、想法、声音还有一些疑问在脑中挥之不去。电影中关于梦境的设定颇复杂。梦中梦、还有梦中梦的时间的运作,层层叠起这个有深度的科幻故事。而“深度”在这里是居然是字面上的意思呐,难以想象对不?在这个“很深”的梦中梦里,好多事正同时进行,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很乱,然而导演/剪接仍可以有条理地交待故事,非科幻故事入门者如我也可以看懂。

主角Dom的角色叫我想起了亦舒小说“镜花缘”里的人。这小说里有一个电脑程序可以使人进入梦境忆童年、忆往事。而故事里的伤心人藉着这个程序流连梦境以解心中的痛苦。Dom在电影里也有异曲同工的举动。在铺天盖地的设定和事件里,Dom对亡妻的深情细细地穿梭其中。在结尾终于解脱与放下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 怎么会这样?!这是动作+科幻电影,怎么会看到掉眼泪的?(哭包!)

"Non, je ne regrette rien"(No,I regret nothing)这首Edith Piaf唱的歌似乎也是电影里的一个角色,跟片头与片尾有人说的regret 遥遥相呼应。巧的是,饰演妻子的Marion Cotillard在2007年的电影"La Vie En Rose"里演过Edith Piaf并且得了奖。Marion演的妻子很够分量,与Leonardo配在一起那个感觉刚刚好。

电影的内容和感觉很丰富,情绪很紧绷,一些细节我还未看懂。我决定要看第二次。

Sunday, July 11, 2010

熊娃娃



一天嘉慧问我有没有自己的Isabella。 我说有,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和它玩,随即翻箱倒柜地把它找了出来。我和Abu自从有记忆以来,就一人有一只熊娃娃。翻查过家里的旧相片,在我三岁Abu两岁的时候娃娃已经出现。当时年纪小,我俩不曾给娃娃取名字,凡是熊类,一律称"Bear Bear”。于是我的熊和Abu的熊同名,只以“你的”/“我的”来区分。

不可思议的是二十几年来,娃娃被保存得很好。除了Abu的熊,曾给洗衣机洗得断了半边头(那个下午房门外传来Abu的惨叫声历历在目),后来她仔细地缝了回去。

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小我一直以为我的熊,是一只熊。长大后慢慢地发现那个长相有点不对。那天妈妈称呼它为“你的小狗”,然后今天Abu跟我说,“好心,它的耳朵那么长,一看就知道是小狗啦”,这才确定了Bear Bear 是狗不是熊。



Sunday, April 25, 2010

看“麦兜响当当”

昨天在合您广场的MPH喜见“麦兜故事合集”,2片DVD含13个短篇和4部电影版,包括很想很想看的“麦兜响当当”,才卖RM25.90 ,便宜到笑马上买下。
今天开了响当当来看。
由于故事关于麦兜上山拜师学艺,所以那配乐富中华气息。譬如用三弦(!)弹的Ten Little Indians,配上胖胖的熊宝弟弟笨拙的慢动作从画面的右边一路打滚到画面的左边。你说你说,看的人怎么可能不微微的牵动嘴角,或者咯咯笑,哈哈笑呢?
故事还打趣至圣先师孔子。“国内有一位极次要极次要的思想家、发明家,麦子,名兜,字仲肥。”而麦兜是他的第十八代传人。
电影的中心思想,是像教授批的“麦兜不是笨,他不过是善良”。我觉得若你看看麦兜所做过的事,并且可以明白和谅解和认同为什么麦兜这么做,再被他感动,那么你的人生你的思想,也许也许,已经去到另一个境界了。

Saturday, April 10, 2010

岁月神偷

慢慢的我发觉自从辞了审计的工作后,泪腺好像坏掉了,哭点变很低,每次看电影都会流眼泪。也不知道是因为近来电影特别多又特别感人,还是那份工作曾经麻痹了自己的感觉?

今天和弟妹去看电影"岁月神偷"。电影以一个8岁小孩的眼光看六十年代一个家庭的故事。那时的生活朴实而刻苦。不过重点似乎是在16岁的哥哥身上。哥哥品学兼优,是个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可是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命运怎会做了这样的安排。这么好的一个人,偏是年纪轻轻的就患病逝世。我们以弟弟的眼光看哥哥,又敬爱又崇拜,看着哥哥什么都是好的。不知是否因为之前看了关于导演和哥哥的报道先入为主,总觉得电影中对哥哥的爱和怀念无处不在。这么一个故事,又拍得好看,自然是要命的催泪。

通常看电影感动也只是眼眶湿湿的。然而岁月神偷火力十足,眼泪一行一行那样流下来。看完后摘下眼镜,用两边袖子擦去眼泪。转过头一看,弟弟妹妹居然都没有什么反应。我大吃一惊,质问他们。
橙小妹 :没有哭。
陈亿瀚: 没有哭。
Abu:没有哭。(真的没有咩??)好啦好啦,有鼻子酸酸。

噢,这样我是不是有病?

Sunday, April 04, 2010

麦兜响当当


麦兜是一只猪。
他来自香港。
若你以为因为他来自香港他是一只势利的猪,你就错了。
他只是一只很单纯,很单纯的小猪。

我第一次见到麦兜与朋友,是N年前在大众书局买过一本一块钱的旧《黄巴士》。
我真正认识麦兜是2005年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看"麦兜与波萝油王子"。对戏里那种缓慢而怀旧的调调喜欢得很,电影里的几首歌也琅琅上口。譬如“寻晚食佐六个餐包”,曲子居然是舒曼的“童年情景”,以一把严肃认真的男高音唱这么搞笑的歌词,感动之余,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结果是一边流泪一边笑。此后就对这只单纯的小猪十分有好感。

今天在书店买了这本麦兜响当当。这几年来与麦兜失了联系,原来响当当已经是第四部电影,我都不知道第三部存在过。翻开书只读了第一篇,就已经鼻酸 ,为着麦兜对一块完美的擦胶的爱。麦兜为了完美的擦胶可以做出什么事来?你一定想象不到。因为他是这么一只很单纯,很单纯的小猪,他只是很单纯的喜爱他这一块完美的擦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