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9, 2010

横山家之味

More about 橫山家之味
看完横山家之味,心中五味杂陈。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他们看似闲散地度过一天。然而他们的对话、互动和回忆,慢慢透露出他们之间千丝万缕交织的情感,即甜也苦。作者是枝裕和完全不撒狗血不煽情,可是一面看,心中却会涌起那种酸酸的不踏实的感觉,有一点苦,一点遗憾,一点来不及。

这本书在想看的书单里很久了。原本想等适合的时机在书店里买回家看,结果竟然在书展里以五折捡回来。这本宝贝,才十八块!之前常在书店看到这封面(那些打算将来买的书我常常都兜过去看他们呵),一路来只认出阿部宽。开始看了才发现到那位站在旁边的竟然是夏川结衣。不久前看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男女主角就是这两位。不能结婚的男人由于不能结婚,到剧终时他们也没有结婚。而在横山家之味,他们演夫妻呐。感觉有点错乱地有情人终成眷属。

书里也提到一首歌,石田良子“蓝色灯光的横滨”,是主角小时候听过母亲哼的歌。歌词很简单又很美。

街头的路灯/多么美丽/横滨/蓝色灯光的横滨/与你在一起/我多么幸福;
像是平时一样/爱的话语/横滨/蓝色灯光的横滨/请给我/你的语言;
再怎么走/再怎么走/像那小船一样/我摇晃着/摇晃着/在你怀里;
只有你的脚步声跟着我/横滨/蓝色灯光的横滨/温柔的吻/再一次。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銭鍾書

看梁文道《开卷八分钟》谈钟芳玲《书店风景》,结束前梁先生说:

“......美国这种大型连锁书店很努力地模仿独立书店的经营方法。最妙的是,比起我们国家常看到的“书城”,他的店员都很有人性。他书店进门的地方都会有个架子,摆书店店员向大家推荐的书。而这些店员真的都是一些饱学之士,都是读书人,他们推荐的书都是很有品味的。这跟我在有些地方...新华书城的遭遇很不一样。你去问那些店员有什么什么书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查电脑,打电脑时还要再三向你确定某个很知名的作家,比方说銭鍾書的鍾是指哪一个鍾呢。”

看到这里我着实吓了一跳,马上抽出书架上的《围城》确认銭鍾書的鍾(幸好与我所知道的一样乎)。再说,我不用查电脑也知道自家书店里銭先生的书是摆在哪个架子上的。:P

啊学海无涯,我要多多努力做功课,不想哪天饱学之士走进店里来被问倒了。

Saturday, November 27, 2010

Sherlock Holmes' Wife

有一顾客来找书,他不记得书名也不记得作者全名,只给了一个姓氏“Shadrake”。他说:This book is banned in Singapore. That's why we must get a copy, and find out why!

在系统输入这个姓氏,出现了N个搜索结果,也不知谁打谁。万幸,还有万能的谷歌。第一个结果就是Alan Shadrake的维基百科,看到有“arrested in Singapore”的字眼,登时松一口气。点击进去找到了这本禁书"Once A Jolly Hangman". 有题目就好办了, 马上查到店里有多本库存。我问顾客,是不是这本Once A Jolly Hangman ,他眼睛一亮,说“Yes, this is the one! You're amazing. You're like Sherlock Holmes!”。他随即改变主意,“No, you're Sherlock Holmes' wife!”,呵呵呵。

这位Alan Shadrake出版了这本书后第二天就被新加坡政府以毁谤之名逮捕,案件仍在审判中。如此话题书籍是不难找的。有时候某些顾客不知道书名或作者,只记得“是上个礼拜放在那个位置,封面是红色的书”,这种才是棘手案子乎。

然后我就,一整天都过得很愉快。

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缘分

我远远地已看见他。对于要不要上前打招呼,我在心中挣扎了许久。后来我走到会场的一个角落翻东西,有人欲自我身后走过,我让了一让,看见是他我心中一惊。然而在我们靠得这么近的那瞬间,他也没有把我认出来。我们的缘分原来仅止于此,我在心中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我就走了。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Never Let Me Go

More about Never Let Me Go (Movie Tie-In Edition)

我常说自己不喜欢也不看沉重的故事,或悲剧。但是有时候,虽然已经感觉到那故事不会是什么快乐或有娱乐性的,却也还会飞蛾扑火地看。一天我经过书架,看见这本以电影海报做封面的石黑一雄的Never Let Me Go,就决定了要看这个故事。很大原因是因为整个人被封面吸过去了。

故事节奏很缓慢,叙事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周遭的人。慢慢地在字里行间,我们发现啊原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些人,这些“学生”,居然是复制人。他们的一生是为了长大成人后捐赠器官然后步向死亡。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和未来,是“知”也是“不知”。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生命的尽头在哪里,然而他们对于爱和生命仍存有卑微的想望。故事的语调由始至终都很平静,有回忆者重审过去的透彻。可是在这么平静的调调之下刻画的情绪却十分深刻,以至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湿了眼眶。

“Never Let Me Go”在书里是一首歌名,甚至也有歌者名字,叫“Judy Bridgewater”。我去youtube找不着,再去谷歌,才发现原来是虚构的。但是书本被拍成了电影,不知会否为此而写出书里形容的这一首歌?